返回首页 >

文物新发现|马蹄礁灯塔:胶州湾畔的百年历史坐标

2025-07-16 11:55   大众日报

  马蹄礁灯塔的诞生绝非孤立事件,它是德意志帝国远东扩张野心投射在胶州湾的一枚关键棋子。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即位,其对外政策迅速由保守的“大陆政策”转向激进的“世界政策”,急切寻求海外扩张的支点。青岛以其水深港阔、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禀赋,被纳入德国的视野。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悍然出兵强占胶州湾。次年3月,清政府在武力威逼下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沿岸552平方公里土地“租借”给德国99年。

  德国意图将青岛打造成其在远东的自由港及航运、贸易与金融中心。其中现代港口的建设是其核心计划,而精密、可靠的航标系统则是港口高效运转与舰船安全进出港的生命线。马蹄礁灯塔,连同团岛灯塔、小青岛灯塔、朝连岛灯塔等,共同编织了一张覆盖胶州湾内外的严密导航网络,成为德国控制青岛、经略远东海上交通命脉的重要基础设施。灯塔的光芒,最初照亮的是殖民者攫取利益的航道。

  然而德国人在青岛的美梦如泡沫般短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延烧至远东。日本趁德国深陷欧洲战场无暇东顾之机,对德宣战。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德军战败投降。1914年11月,日军取代德军侵占青岛,青岛港口及包括马蹄礁灯塔在内的所有港口航标设施尽数落入日占当局之手。

  自此,这座灯塔的管理权,便如海上浮萍,随国家命运的波涛剧烈起伏,直至新中国成立,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命运。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