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闪电深1度|从两个“全国第一”,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山东“粮”方

2025-07-16 14:58   闪电新闻

  两个“全国第一”的背后,凝聚着山东各地农民丰收的喜悦。在德州市齐河县建起的3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自从有了技术装备应用和稳产丰产模式的加持,当地农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种粮的满足感。当地种粮大户李建国告诉记者,他只需轻触手机屏幕,田间智能喷灌系统便可将水、肥精准送达作物;相比传统漫灌,这种模式可节水、节肥各30%,农药使用量同步减少,用工成本也大大降低,一个人可以同时管控上百亩地。

  农民喜悦的背后,是山东不断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促进小麦产能提高、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一系列努力。近年来,山东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6月,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5359万亩,进一步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大量优良品种有力支撑了大面积单产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84%,居全国前列;成功培育“济麦”“登海”等多个骨干系列优良品种,多次创全国高产纪录,被大面积推广应用。

  去年,山东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的集成发力,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以77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打下坚实物理基础,在全国推广面积前十的小麦品种中以独占四席为齐鲁粮仓配备了最精密的“芯片”,以一年激增453%的精量播种机数量提供硬核支撑,1.8万名农技人员组成的“万人下乡”队伍把“五步走”增粮举措落到实处,以78.2亿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90%以上的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率托住种粮人的心。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