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汇聚可持续发展力量 扎实推进国创区建设 | 从“传统农耕”到“数字田园”——枣庄农业的智慧转型实践

2025-07-17 09:20   海报新闻

  “农农e链”平台,创新构建“数字金融+农业文旅”融合模式。通过“三张数字凭证”推动“小田变大田”,用信息科技手段破解当前农村产权流转与金融服务的痛点,挖掘释放农业资源价值,进一步聚合乡村发展要素。智慧绿道串联龙山胜境,“农旅e站”提供的区块链溯源服务,让游客可全程追溯认养作物的种植数据。蒸汽小火车、非遗美食街与“龙小芽”数字文创IP结合,通过NFT数字藏品实现线上销售额2000万元。其首创的“资产锁定+收益权质押”模式,将土地未来收益转化为融资信用,催生星空帐篷、森林研学等新业态,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超30万元,构建起“数字技术+实体经济”的乡村振兴生态体系。

  从马铃薯的“数字护照”到石榴园的“云端管家”,从鱼塘的光伏智慧养殖到“农农e链”的融合创新,枣庄正以科技为笔重构农业发展版图。全市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三百余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不仅擦亮了“厚道枣庄”的农产品品牌,更勾勒出资源型城市向“智慧农业”转型的清晰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撑,正推动枣庄农业从“传统农耕”向“数字田园”加速迈进。

  作为国创区建设的重要领域,农业基础能力的提升不仅夯实了乡村振兴根基,更构建起“数据驱动、创新引领”的现代农业发展范式。当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变为新农具,这片土地正在书写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答卷。未来,随着国创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枣庄将继续探索科技赋能农业的新路径,为全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