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感知日照丨风从尼山来,奏响文明交响的时代华章

  张磊

  尼山翠影摇曳,汶水波光潋滟。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如期而至,文明对话的洪钟再度撞响,声波穿透千年岁月,在齐鲁大地久久回荡。

  这座孕育至圣先师孔子的圣山,已然成为全球文明交流的“东方枢纽”,吸引着70多个国家的560余名嘉宾,怀揣不同文明的智慧火种,奔赴这场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主题、跨越时空的思想盛会。

  在全球化浪潮奔涌的当下,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碰撞愈发频繁,冲突与误解也时有发生。正因如此,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这般的平台更显珍贵,它为探寻文明和谐共生的路径提供了对话场域,让古老智慧对接现实难题,以开放包容之姿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

  尼山为基,构筑文明交流的坚固桥梁。伫立尼山圣境观川亭,孔子“逝者如斯夫”的喟叹仿若仍在耳畔回响。2500多年前,先哲于洙泗之畔弦歌讲学,“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种子自此播撒,历经岁月长成滋养中华文明的参天巨木。西方学者在孔子研究院轻抚《论语》竹简,非洲使者在“仁义”展墙前驻足沉思,阿拉伯商人以《古兰经》中的“宽容”呼应儒家“和而不同”,这些场景皆是文明共鸣的生动写照。本届论坛“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精神”圆桌讨论中,中国学者以“中庸之道”阐释科技伦理边界,欧洲专家借苏格拉底辩证法回应,印度学者从佛教“中道”思想切入。在此,没有文明优劣之分,唯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包容。未来,可进一步丰富论坛形式,举办文明主题艺术展览、文明体验工作坊等,吸引更多民众参与,让文明交流从精英走向大众。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