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10年未预警却患癌症,每年体检是否还有意义?
2025-07-19 14:19 澎湃新闻
近日,北京张女士称在爱康国宾体检 10 年未能查出患癌风险,这一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2013至2023年,张女士连续10年在爱康国宾体检,从未被提示患癌风险,却在2024年被确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因此她质疑体检机构“误检、漏检”。
不少网友纷纷讨论:体检到底能不能发现癌症?自己每年做的体检是否还有意义?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信息,2024年她在另一家医院检查时被怀疑患“右肾透明细胞癌”,在接受右肾摘除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
一位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专家介绍 ,肾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在临床中,约三成患者在初诊时病情就已经步入晚期或发生了扩散。“肾细胞癌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发病率仅在膀胱癌、前列腺癌之后,居第三位。在成人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病理类型中最常见的,约占70%以上,此外还包括肾乳头状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等等。”
“肾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不少患者在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上述专家介绍,肾癌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发生转移。
张女士提到,这10年的体检报告中,她的“癌胚抗原定量”检测结果一直都在正常范围内。她在爱康国宾做了10年体检,从来没有被告知有“患癌风险”。
对此,爱康国宾发布的回应显示,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目前尚无公认的用于肾细胞癌早期辅助诊断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就是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