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舆论监督”实际敲诈勒索 自媒体黑嘴成营商毒瘤
2025-07-29 06:32 央视新闻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苏某的最大成本就是花时间去网上检索被害企业的一些负面文章,进行编辑并进行发布,但对被害企业来说,他们要花大量的精力发律师函,发一次律师函的成本就是2000元,当时关于这个咖啡企业的文章被转载了144次,对他们来说成本已经比较巨大了,同时潜在的损失也是比较巨大的。
据警方了解,苏某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套路,首先通过打造所谓“行业资深媒体人”的人设,获取大量关注;然后有针对性的发布拼凑的负面文章,吸引企业注意并主动联系他;最后再以所谓“商业合作”的名义实施敲诈勒索。
十万粉丝账号的背后
假监督真勒索
表面是拥有10万粉丝的餐饮行业所谓“资深媒体人”,暗地里却是精心设计的商业勒索套路。上海警方近日破获这起以所谓“网络监督”为名实施敲诈勒索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苏某通过虚构记者身份、伪造行业数据、编写传播不实负面报道等手段,对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实施敲诈勒索。
这个号称拥有“专业采编团队”的“筷玩思维”,实际运营者只有苏某一个人。苏某一人分饰多角,他既是记者,又是公关负责人,另外,每次发布文章时苏某都会编造一个作者署名,掩人耳目。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三支队民警 陈阳:苏某本身也不具有记者资质,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采访。文章大部分其实是由苏某自己撰写,就是去检索文章,然后通过AI拼凑起来,形成一个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