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尺素金声丨育儿补贴,3600元背后的三重深意

2025-07-29 08:55   人民日报客户端

  生孩子,国家发补贴了!中办、国办近日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放育儿补贴”。发放育儿补贴是我国首次对居民发放普惠式现金补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据估算,全国每年两千多万婴幼儿可以领取现金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政府拿出“真金白银”补贴育儿家庭,这项政策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3600元的背后,是“投资于人”的生动体现。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蕴含着党和政府对“人”的高度重视,体现着“投资于人”的坚定决心。此举不仅是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更是为国家长远发展积蓄力量。这笔钱既是对当下的投资,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育儿补贴是一项“投资于人”的重大政策举措,有利于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育儿补贴是对人力资源再生产、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投资,能够实现增加家庭收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等多重政策目标。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