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仲裁枢纽到全球智囊:北京法律服务多维护航“一带一路”
2025-07-30 12:21 海报新闻
“中国的涉外交易90%以上的合同都选了境外仲裁,去境外仲裁的案件90%可能都败诉了。这是大概20年前的说法,也就是我国在加入WTO之前。但是随着这20年的发展,我们在2020年调研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了”。在姜丽丽看来,随着中国企业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我国法律人才的不断涌现,企业对涉外仲裁的认识也日益加深。这种认知的提升,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胜诉率的提高。
目前,我国已成为运用仲裁方式解决民商事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23年,全国280余家仲裁机构办理仲裁案件超60万件,总标的额1.16万亿元。2012年至2023年间,中国仲裁案件数量增长近5倍,仲裁标的额增长8倍,案件当事人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办理仲裁案件同比增长26%。
据了解,北京以提升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服务能级为主线,系统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实体平台(以下简称“实体平台”)建设及功能体系设计,经三年统筹实施,于今年5月7日正式启用。
实体平台集聚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争议解决机构以及鉴定、公证、法律查明、司法会计等法律服务和泛法务机构,持续推动法律服务资源要素融合,目前已与21家专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机构将在实体平台上以服务窗口、服务坐席、联络点等多种形式为市场主体开展多元、便利、高效的纠纷解决服务。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要让更多国际上的当事人愿意选择在中国仲裁,愿意相信在中国仲裁是公平的。这是中国的国际形象的问题,国际公信力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端法律服务业成长的标志,在北京也可以得到同样高品质的国际水准的争议解决服务。”姜丽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