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仲裁枢纽到全球智囊:北京法律服务多维护航“一带一路”
2025-07-30 12:21 海报新闻
面对棘手的情况,谢丹果断选择了“笨办法”:持续、耐心、精准地沟通。“我通过密集的邮件和短信,一遍遍向双方解释法律的关键点。讲明如果打官司,当事双方即将要面临的风险和成本。”
她直言,整个过程很“磨人”。但最终对方的态度开始软化,说服了被告本人亲自参与现场调解。这个案子也成功形成了一个创新的调解模式:香港调解员线上主持+当事人内地线下到庭+法官现场见证。在法官的见证下,线上和线下高效联动,经过充分的沟通协商,双方当事人当场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调解协议。
中心自2017年开始接办案件,受理案件数量逐年递增,目前总数达5万余件,其中涉外案件占7%。案涉类型有合同买卖、货运物流、股权争议等50余种,调解结案成功率达到60%。
公证“科技赋能”——海外远程视频试点逐步推广
公证作为一项非诉讼手段,能够有效地预防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公证受经济差别、文化差异的影响较小,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公民、企业和政府进行法律层面沟通的最佳途径,这种“跨域性”效力优势在服务国际交往、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