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正式报量:首次允许按厂牌报,影响有多大?
2025-08-07 06:20 澎湃新闻
联采办在通知中还要求,各级医保部门要认真负责,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存在采购需求量与实际医疗服务能力明显不符、上传信息缺少签字或盖章等情况,及时纠正数据差错,提高数据填报准确性。各级医保部门需将该品种的医疗机构报量与2023年、2024年两年平均采购量进行比对,医疗机构报量低于平均采购量的80%时,要求医疗机构作出说明,对于有历史采购量而不参与报量的医疗机构,需在后期落地执行监测时重点关注。针对2023年和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指南推荐地位提升等使用量呈上升趋势的品种,要求报量力争达到平均采购量的100%。为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对限适应证报量的品种允许在平均采购量80%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报量。对于基本医保以外的医疗服务,例如不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的特需医疗、国际医疗的用药,可不纳入报量范围。
联采办相关负责人在解读会上强调,如果报量过程中,相关药品报量低于两年平均采购量的80%,都需要在系统中提交书面的说明,由医保部门进行审核。未被审核通过的要及时修正报量。在审核报量是否达到80%时,系统会自动将填报的各品规需求量按有效含量折算成最小规格的量,相加得到的就是该品种的报量。
对于儿童药存在的某些特殊情况,联采办负责人指出,如果仅是儿童适宜的品规,没有通过一致性评价,医疗机构没有办法折算成过评的品规,医疗机构在报量时可以进行专门的说明。如果儿童适用的品规,且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可以正常报量。中选规则上也将研究对儿童适用的小规格,适当调整价格折算的规则,来鼓励企业提供儿童适宜的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