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后则腰村:“党建红”引领“琉璃亮” 蹚出“非遗兴村”路
2025-08-08 17:02 记者 马玉
大众网记者 王玮玮 青岛报道
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后则腰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则腰琉璃”的第三代传承人崔书林,同时也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老支书,常年活跃在琉璃窑火与乡村发展一线。从窑火旁的学徒到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书写了一段“党建红”引领“琉璃亮”的动人篇章。
窑火淬炼传承心
1958年,12岁的崔书林拜师第二代传承人乔家胜、吴家旺,从此与琉璃结下不解之缘。他潜心学习,将乔家胜的釉料配制绝技与吴家旺的烧窑控温功夫融会贯通。
“师傅们常说,琉璃是‘火与土的艺术’,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份严苛成为崔书林传承路上的信条。1981年,在琉璃技艺面临断代之际,崔书林率先试制恢复生产,收崔如霞、马喜梅为徒,点燃了传承火种。1985年,他自筹资金建起琉璃厂,又陆续收下崔安平、冯军跃等8名徒弟,手把手传授雕塑、烧造、釉料配制全流程技艺。
如今,徒弟们已各有所成:崔安平自办琉璃厂,冯军跃攻克纯正孔雀蓝釉技术,崔红枝的人物塑形技艺精湛,他们已成为当地琉璃产业的骨干力量。
党建引领产业
1987年,崔书林当选后则腰村党总支书记。“当支书,不仅要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更要让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他深知,非遗传承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发展需要党建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