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红色沂蒙 热土新生:从弹壳乳汁到万亿商城,红色基因激荡时代华章

2025-08-12 10:36   大众网

  小乡村蝶变成旅游区,与王经臣一样满怀期待的是朱村全体百姓。除了建起“五馆四区三基地”,朱村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多方合作搞起现代农业、民宿等特色产业。村民能挣钱,日子越红火,朱村作为作为山东省唯一村级典型范例写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临沭县“好日子”示范区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从“西郊大棚”到“万亿商城”,见证沂蒙精气神

  被称为“沂蒙人民伟大创举”的临沂商城,历经40多年发展,从“小地摊”“西郊大棚”出发,迈向“商贸名城”“物流之都”,成长为万亿级商城。五代市场变迁,见证着这里繁盛的商贸物流辐射全国乃至影响世界。

  地道的老临沂人总说,临沂商城是从西关一片杨树林里长出的。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城区走街串巷的“货郎”担“见样学样”外地商人,陆续聚拢到西郊长途车站附近摆起小地摊,交易逐渐红火,当时政府便把原本“五天一集”改为“天天逢集”,诞生了“地摊成堆、商品内销”为特征的第一代集贸市场。

  1982年,临沂市率先建起山东省第一个小商品市场“西郊小百货市场”,固定摊位600个,商品1000余种,形成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为特征的第二代集贸市场。上覆玻璃钢瓦大棚、下铺水泥地面,四周绕以铁栏,这便是老临沂人印象深刻的“西郊大棚”。

  1986年,临沂市以“政府领导、多家投资、各方共建、工商管理”为指导思想,创办了全省第一家专业批发市场——临沂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临沂市场从此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