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不会说谎 历史不能忘却——抗战主题展背后的民族记忆
2025-08-15 05:37 海报新闻
当电影《南京照相馆》的镜头扫过1937年的南京城墙,历史悄然浮现,隐隐作痛。在这部现象级抗战电影中,照相馆学徒用生命保存下了记录暴行的底片。
近期,山东多地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展览中那些泛黄的照片、斑驳的钢盔、残缺的家书,何尝不是民族记忆的底片?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柳条湖畔的爆炸声成为侵略的信号。短短数月,东北全境沦陷。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创建东北抗日游击队,揭开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序幕。

1931年9月19日,日军在沈阳小西门城墙上向城内射击。
1933年3月,日军进占华北,进攻热河,中国军队在喜峰口、罗文峪、古北口等地奋勇抵抗,展开长城抗战。其中,喜峰口战斗被当时的日本报纸称为“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坚守在喜峰口的第二十九军战士。
1935年,日本又策动“华北自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的呐喊响彻全国。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子走上街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逐渐成为全民族共识。
1937年9月,国共两党宣布合作抗日。八路军东渡黄河,在华北敌后开辟战场。晋冀鲁豫、山东等十九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相继建立,抗日烽火在敌人后方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