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兴产业“抢人”,求职者需怎样才能“搭上快车”

2025-08-19 06:53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存在着类似情况。尽管市场需求旺盛,但大部分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仍处于建设期,培养的学生也是刚步入就业市场。以山东为例,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1年正式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首届本科生于今年毕业。山东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源于学校2018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设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创新实验班。2024年,学校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划归该学院继续建设。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市场对数字化人才需求量激增,而人才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往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匡世琦说,企业的人工智能岗位往往看重实践能力和经验,希望招来的人才能尽快上岗解决实际问题,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快速符合要求,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人才错配。

  紧跟需求持续“充电”

  近日,在淄博市桓台县,由当地人社部门主办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应用培训”吸引了众多参与者。“传统岗位越来越少,我就想着学门新技能。得知人社部门把AI绘图、写文案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免费送到家门口,还手把手教实操,我马上报名了,一定要把真本事学到手。”参与培训的周雪蕾告诉记者,自己目前在一家电商企业工作,明显感到现有技能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想通过技能学习补齐短板。

  如今,像周雪蕾一样的职场人越来越多。随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赛道的新职业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学习这些新职业相关技能的重要性,而参与技能培训无疑是提升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