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今天,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同时报道了胶州李哥庄镇——“中国制帽之乡”

2025-08-28 09:09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李哥庄镇制帽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祖籍山东的香港商人徐滋斌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制帽企业,3年成为行业龙头,并带动家庭作坊生产配件,外地供应商纷至沓来,本土辅料商不断成长,围绕进料、绣花、制线、帽盖、帽扣等制帽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渐形成。

  2008年,李哥庄镇将制帽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制订产业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措施,并于2009年获评“中国制帽之乡”称号。

  “生产一顶帽子需要18道工序、近10种辅料,之前还得外出采购,后来在家门口就供应齐全。”胶州市制帽行业商会会长陆玉珍说,完善的产业配套让李哥庄镇制帽产业具备了低成本、高品质、短工期的显著优势。

  历经40年发展,李哥庄镇制帽业实现从低端加工到高端定制、分散作坊到全链协同的蝶变。目前,全镇共有400余家制帽企业及200余家配套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制帽企业82家,形成“村村有帽企”的产业格局。全镇12万人口中有30%从事制帽业。

  互联网时代,小批量定制兴起,面对需求端变化,李哥庄镇的制帽企业也快速转型。2018年起,青岛前丰国际帽艺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研发智能生产线,目前绣眼、合衬等60%关键工序已实现自动化。公司总经理王爱美说,自动化、数字化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研发的投入,也限制了一些中小型制帽企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