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秋招求职避坑!“内推捷径”背后,藏着多少套路?

2025-09-19 13:09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进一步询问,这些公司不会有背调风险吗?“大公司才有背调,多数企业不会深究你实习的细节。”一个商家如此搪塞道。“不会的,一般入职表上会让你写一个曾经同事的电话,你要么写你朋友的,要么写我们提供给你的,可以帮你代接,代接需要另付20元,能应对基础电话核实。”

  虚假的实习证明,不仅关联毕业生的诚信问题,更是暗藏重重风险。网络上就有求职者反映,曾因使用虚假实习证明被目标企业查出,最终不仅失去录用机会,还被列入企业的 “求职黑名单”。 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彭艳军律师也表示,伪造企业公章制作虚假证明,已涉嫌违法,提醒参加秋招的毕业生不要因急于“美化”简历踩入法律雷区。

  求职机构“避雷”确为引流 真假难辨需要警惕

  在秋招这个黄金求职期,为了争取客户,各类求职机构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记者发现,在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打着“避雷”名义,实则是引流的新型的求职机构推销方式,让人真假难辨。

  “无良求职机构,毁了我的校招”“大学生快跑,骗子求职机构!”……在社交媒体上,有这样一类“避雷帖”,往往附有一张模糊的转账记录图,也会“详细”描述自己上当受骗的经历,但却并没有写明是哪个机构。这些帖子下,许多人留言“求避雷”,但对方往往简单回复“丝”“我跟你细说”。记者也在多个帖子下留言后,很快,就有人私信,表示“和朋友在做机构测评,整理了一个包含求职机构的雷点和攻略汇总的文档,可以免费分享,帮你少走弯路”,然后引导“+V”。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