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视问题的校园“微改革”不妨多一些
2024-11-14 08:20 海报强观
●正视教育中出现的真问题,本着“真正为了学生好”的初衷,做到能改则改、应改尽改。如此,许多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就在不久前,舟山市普陀区公布了首届中小学“新优质课堂”评比结果,在武岭中学工作才一年的新教师陈涛榜上有名,获奖理由是“课堂亲和力和互动性强,学生调查满意度排全校第一”。
新教师上榜“优质课堂”,这在以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普陀区教育部门负责人给出的数据来看,近3年区内教师获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的有18人,年龄集中在35周岁上下,获奖者几乎都是中青年骨干。
新教师教不出优质课?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关键还在于评价优质课的“指挥棒”重点向“上好一节课”倾斜。在普陀区,以往优质课要靠团队打磨很久,过度追求完美,与常态课存在脱节。层层推荐、选拔下来,获奖者几乎都是中青年骨干。而改革后的“新优质课堂”评比,不设置任何门槛,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均可参加,不以一节课论英雄,改为考察教师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这也意味着“上好每一节课”成为评价导向,新教师只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自然就有机会上榜,从而摆脱因资历、经验等方面不具优势而无缘“优质课堂”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