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观澜亭|山东古墓之“竹”,藏着多少黄河文明的密码

2024-11-27 09:37   大众新闻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考古中发现的“竹”也不局限在山东区域,而是遍布黄河流域,贯穿新石器时代、夏商周以至秦汉时期。通过知网查询,2004年5月安徽皖西学院副研究员关传友在《竹子研究汇刊》发表《论先秦时期我国的竹资源及利用》一文,对我国先秦时期竹子的分布叙述甚详。

  新时期考古发现属于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有竹鼠的骨骼遗迹,陶器上还发现竹的符号和竹编织物的印迹。河南淅川下王岗出土有竹鼠、大熊猫等动物遗骨,还有大量竹炭的发现。陕西汉中地区新石器时代龙岗寺遗址中有大量竹子残骸。

  夏禹分九州,《尚书·禹贡》记载豫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等六个州都有竹子及其产品的进贡。殷商故都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发掘出包括竹鼠在内的大量古生物遗骸。殷商甲骨卜辞中有“王用竹,若”,还有“竹”“筍”“箕”“筐”“笰”“箙”“簟”等竹部文字的出现。

  周代《诗经》对竹子多有记载:《秦风·小戎》中云“竹闭绲縢”,反映了渭河与千河上游有竹林分布,到西、东周之交有竹制弓箭的记载。《小雅·斯干》曰:“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足见当时镐京附近终南山(今秦岭)北坡一带,有不少竹林。《诗·卫风·淇澳》:“瞻彼淇澳,绿竹猗猗。”卫淇水,在今天河南省的北部。《战国策·燕策》载燕国乐毅破齐,有“蓟丘之植,植于汶篁”之句,是说将山东汶水流域的竹子移植到北京。《左传·襄三年》中有“晋伐齐,……焚申池竹林”之说,均说明齐国有大量竹林资源的分布。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