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采:书法艺术的生命线——听戴丕昌教授讲书论有感
2024-11-28 16:24 文化视界
齐鲁先贤孔子当年教育引导学生时,曾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点醒学生的那层窗户纸,非要等到他不断接近那个目标时。或许书法的笔法神采问题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的,需根据具体书写情境,一步步启发引导,更需习书者不断实践体悟思考,再实践再领悟再思考,犹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领悟笔法一样。期待着某一天我们都能闻江声或见蛇斗而忽然豁然开朗,醍醐灌顶,最终找到书写的真谛奥妙所在,进而感悟到东坡先生自由挥洒、笔墨达情的快乐之境:“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许知易行难,或许功力还不够,根钝如我者,对书写神采还未得其门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那意到笔随、自如书写的境界,大概唯有如东坡先生才情者可以达之。但东坡先生这高超的书艺,并非一日之功,也不知写秃多少毛笔、涮黑多少池清水。所以东坡先生有感而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把用废的笔头堆成小丘、洗砚的墨汁把池水染黑,如果你下功夫能到这种程度,你的书法水平即使不及王羲之也赶上王献之了;如若练字练秃了千管毛笔,用掉了一万锭墨汁,达不到张芝水平,也可以达到索靖水平了。因此,无论什么时代的书写者,无论多么富于才情的书法家,“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用功用心是掌握用笔之法的不二法门,唯有勤学善思,下够苦功夫,方可精通书艺,抵达神妙之境,如蔡邕所言:“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