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爆火的催花牡丹到底由来多久?早在唐朝就有“花开遂人意”的记载了
2024-12-12 10:46 大众新闻
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常有不时之花,然皆藏土窑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当时称“薰花”“烘花”“烤花”“堂花”等。也就是说,早在唐朝,人们就已经利用牡丹的生态习性,将它置于土窑,四周以火烘,促使其提前至春节期间开花供人们欣赏了。
到了北宋,牡丹春节催花技术已较完善。宋人周密在所著的《齐东野语》中写道:“马塍(在今浙江杭州)艺花如艺粟,橐驼之技名天下。非时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灵。凡花之早放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法。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侯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胜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此虽揠而助长,然必适其寒温之性,而后能尽其妙耳。”
由此可见,牡丹春节催花技术在宋代时已有一定的程式。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中,也有明朝时期冬季牡丹催花的描述。
就催花牡丹产业来说,唐、宋之后以明、清两代最盛,北京草桥和山东曹州(今菏泽)最有名。据明朝《帝京景物略》(1635年)记载,右安门外南十里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坯土窑藏之,蕴火炕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据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燕京岁时记》记载:“京师腊月即卖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