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挑大梁丨海上发射常态化,科技成果走上货架……山东的新质生产力有多硬核!
2024-12-18 06:55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在全球首次成功构建西瓜属超级泛基因组图谱……今年,山东多个科技成果问鼎“全球之首”,背后是高水平人才敢于挑大梁、向前冲。在省农业科学院,“90后”王成鹏已经当上花卉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的副首席,与首席互为AB角,对学科发展等重大问题有一票否决权。
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的革命性、颠覆性突破,但这样的技术诞生之初往往只有少数人看得准。如何保护激发好拔尖人才的创新精神?今年山东启动全国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明确四大类人才的试点任务和成果形式;同时,着力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省重点发展的11条标志性产业链人才占比达85%,近三年集聚青年人才超过240万人。
发挥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作用,山东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体系,扎实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成果向重大场景转化效能。数据显示,省级科技创新投入连续3年超过145亿元,企业研发经费突破2000亿元,近三年全省累计安排财政资金73.9亿元实施449项省重大科技项目,有力破解了一批影响产业链安全、制约产业链升级的“卡脖子”问题。
不久前,家住济南黄金99景城小区的苏谅在家门口见证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围绕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省市两级商务部门负责人现场为记者、居民答疑。10月份,苏谅抓住汽车换新补贴“加码扩容”的机会换了辆新车,快要过年了,他寻思着再来听听家电方面有什么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