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晓鲁|新春第一会 让“改革”春潮奔涌起来
2025-02-05 15:06 闪电新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山东在改革中始终把握着“三个平衡”:在破与立之间,坚持“先立后破”,能源转型先建“核风光储”新体系,再拆“一煤独大”旧格局;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既用“算力券”“免申即享”等政策培育创新生态,又坚决退出“越位”干预;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既通过“机器换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又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兜住民生底线。这种既大胆探索又精准施策的改革方法论,让山东走出了一条蹄疾步稳的突围之路。
改革没有“休止符”,创新永在“进行时”
站在新起点回望,山东的改革实践折射出改革创新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发展哲学的升级。
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山东近年来力推的“链长制”就是典型例证:由省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既协调解决芯片、轴承等“卡脖子”难题,又推动万华化学、潍柴动力等龙头企业开放供应链,带动4000余家中小企业“入链”发展。这种“抓住一个点、串起一条链、辐射整个面”的改革思维,正是系统论在实践中的生动运用。
改革需要包容试错空间。在淄博,政府设立“创新风险池”,对数字经济、氢能等前沿领域给予50%风险补偿;在烟台,自贸区推出“容缺受理”机制,允许企业在非关键材料缺失时“先上车后补票”。这些制度设计传递出鲜明导向:改革不是“立军令状”,而是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生态,让“摸着石头过河”有了安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