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AI老中医”,把脉准不准?

2025-02-07 08:06   人民日报海外版

  将手放在脉枕上,机械“手指”轻轻扣住脉门,不一会儿,一份健康报告就生成了。如今,在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养生馆等场所,“AI中医”纷纷上岗。

  中医智能设备采集用户面相、舌象以及脉象信息后,通过AI智能识别生成体质分析报告。这些“AI老中医”把脉问诊准不准?用户体验如何?

  操作便捷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同仁堂国际智慧健康体验中心,见到了一位“AI中医”——中医智能四诊仪。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笔者首先体验了面诊。将下巴放在仪器固定处,直视前方,仪器迅速拍摄下清晰的面部照片。接着是舌诊环节,根据指示吐出舌头,仪器立即启动拍照功能。随后进入脉诊环节,绑带缠绕左手手腕后,微微的电流声响起,仪器开始把脉。最后,笔者完成了一份“四诊合参体质辨识”问卷,填写了近期身体状况。

  几分钟后,“AI中医”生成了智能诊断结果,推测笔者日常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并给出有针对性的饮食推荐。

  中医智能设备操作简便、检测科学,日益受到患者青睐。

  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一款名为“俏郎中”的智能中医检测仪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体验。“俏郎中”搭载了中医数字化智能诊断AI系统,使用者手握“鼠标”大小的设备,2分钟便可获得体质辨识、脏腑辨证等全面数字化评估报告,包含64项健康监测和183种疾病风险预警。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