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人形机器人走进生活,距“人机难辨”还有多远?

2025-02-22 17:50   国是直通车

  人形机器人还在不断向家庭服务场景渗透。它们可以根据家庭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如陪伴老人、辅助上厕所、协助吃饭以及打扫房间、做饭等。

  宋晓帆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意味着其通用适配度高。人形机器人的“人”不仅指其外形像人,更是指其通用适配能力和劳动能力像人。因此,机器人形态并非关键,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种形态的机器人结构,像哪吒一样“三头六臂,脚踩风火轮”也不无可能。研发与生产将更聚焦于提高机器人的生产力以及为人类提供更多服务,而不会过于单纯追求与人相似的外形。

  何时实现“人机难辨”?

  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外形和功能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何时才能真正实现“人机难辨”?

  宋晓帆指出,人形机器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包括动力驱动系统、关节、材料以及传感器等关键部分。不同技术的突破将促进人形机器人不同部位的升级,使它们更像人类。要实现“人机难辨”的机器人形式,主要是在动力驱动环节,从现有的电气化驱动的机器人结构发展到人工肌肉等仿生技术驱动的机器人结构,再配合类皮肤质感上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让机器人皮肤看起来完全如真人一般自然,并获得真实的触感。

  2022年日本已经利用人类皮肤的细胞研制出了一种拥有“活体皮肤”的机器手指,这种手指既能防水又能自愈伤口,标志着仿生技术的再次升级。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