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乡愁 品年味|回望年周期 探寻年文化:我们将如何传承这份集体记忆?
2025-02-24 11:06 大众新闻

家乡的年味往往是每个人心中独特而珍贵的记忆,它可能体现为当地的特色美食、热闹非凡的庙会或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例如,长江流域的“放流锦鲤祈丰年”活动,巧妙地将传统的祈福文化与现代环保理念相结合;上海豫园的“非遗再造工坊”则成功地将传统技艺与时尚元素相融合,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关注与参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春节已然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对话的重要载体,全球多地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春节庆祝活动,这充分表明中国年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为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文化交流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入手,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例如,设立“年文化创新指数”并将其纳入文明城市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激励各地积极开展年文化创新实践;建立“非遗活化信托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为年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推行“文化技术官”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的引领作用。此外,还应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探索与实践,如实施“文化深空”计划,借助脑机接口等先进技术记录非遗传承人的记忆,建立文化基因库,开发气味元宇宙以保存各地独特的年味,为中国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