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格局为舵 恒心作桨 创新扬帆——探寻企业长青的基因密码
2025-02-25 18:16 大众网
在烟台万华集团的创新实验室里,3800名研发人员正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全球首创的第六代MDI技术到生物基TPU材料,每年5%的研发投入占比转化为2000余项发明专利。潍坊康华生物的成长轨迹更具启示意义:从胶体金检测技术引进到新冠抗原试剂自主研发,再到构建“预防-诊断-治疗”全链条创新体系,用23年时间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潍坊潍森新材料秉持“价值源于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在工程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共同努力下,建成了亚洲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8喷头纤维素肠衣生产线,打破了国际上长期对纤维素肠衣生产的技术垄断。潍坊街景科技以30%的研发人员配备、12%的研发投入占比,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这些企业深谙“创新不是选择而是生存”的法则,将研发投入视为对未来发展的风险投资,在关键领域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因此,广大企业家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推动企业从低端向高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从低效益向高效益全面升级,全面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企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大考。那些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必然是格局视野与战略定力的统一体,是专业深度与创新锐度的结合体。当企业家学会用望远镜眺望星辰大海,用显微镜洞察产业本质,用放大镜捕捉创新机遇,就能在时代巨变中铸就“百年老店”的传奇。
这或许就是中国企业穿越周期、制胜未来的终极密码:以格局突破认知边界,以恒心夯实发展根基,以创新重构竞争基因,在永不停息的进化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