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一南一北两座古城,今天如何保持“顶流”?
2025-03-25 23:26 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公号
在靠近古城西城墙的不远处,有一条站马道街。这里坐落着一座晋商老宅,高大的雕花门楼前,一圈木栏杆围住了下沉的一块地板。“这是历史的见证。”老宅的运营负责人赵渊豪介绍,这是前几年修缮宅院时发现的,经专家论证,是老平遥城的路面。古城以前发过多次大水,导致如今整体地势抬高了至少1米。“我们把它保护起来,留住古城的历史记忆。”赵渊豪说。
踏入大门,迎面是一堵木照壁。壁上雕有一只鹿,脚踏祥云,在莲花丛中回首,寄托着主人的美好期盼。院内的青砖木构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门上,透雕挂落、莲瓣垂花,做工精巧。
老宅最早叫栖凤楼,整座宅院布局严谨、造型简朴,雕刻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老宅的历史,与这条街道、这座古城,都密不可分。”赵渊豪说,老宅最早兴建于元代,现在的主体是明清建筑,主人是平遥有名的商人冀氏家族。
近年来,平遥县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出台保护修缮工程资金补助实施办法,投入补助资金1500余万元,根据传统民居破损程度给予每平方米400元—1400元资金补助。平遥县投入9.8亿元,开展风貌整治,拆除违建57处,整治彩钢瓦等不协调建筑物4000余处,实现了古城历史风貌的恢复与延续。同时,进行雨污分流、电网提升改造,让古城居民取暖、用电等更方便。“再也不怕雨天积水了。冬天,也不用蜂窝煤取暖了,古建安全也多了份保障。”赵渊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