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李超:风筝伴我成长

2025-03-26 09:58   大众网

  儿时的我,时常好奇地问母亲:“为什么风筝的样式这么多?”母亲总是耐心作答:“世间万物都可以变成风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风筝的样子,所以风筝便有了各种各样的模样。”母亲最拿手的技艺是做龙头蜈蚣风筝。制作龙头时,母亲花费的心思最多。她用竹条细细勾勒出龙头的轮廓,那弯曲的形状、昂扬的气势,都在她的手下一点点成型。糊纸后,便是绘制龙头的细节。母亲用浓墨画出龙的眼睛,那眼睛炯炯有神,似要活过来一般;再用彩色颜料描绘龙的鳞片,一片一片,细致入微。制作蜈蚣的身子时,母亲将一个个竹圈依次相连,每个竹圈都糊上彩色的纸,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长长的彩带。组装好龙头和蜈蚣身子后,一只威风凛凛的龙头蜈蚣风筝便大功告成。

  我最喜欢的是盘鹰风筝,小时候总缠着母亲制作。盘鹰风筝制作难度较高,尤其是翅膀部分。母亲扎翅膀骨架时,每根竹条的角度和长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风筝飞行的稳定性。糊纸时,她总是选用轻薄又坚韧的纸张,以便减轻风筝的重量。绘制图案时,母亲会在翅膀上画上逼真的羽毛,让盘鹰风筝看起来更加生动。当风筝制作完成后,便是我们放风筝的时刻。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母亲会带着我前往浮烟山。她手持风筝线,将风筝高高地举起,迎风小跑几步后松手,风筝便悠然升上天空。我在一旁兴奋地跳跃、欢呼,眼睛紧盯着蓝天中的风筝,心也仿佛跟着翱翔。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