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引爆”博鳌!AI将像水电一样人人可用
2025-03-27 06:36 北京日报客户端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这一话题,将讨论推向高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提出未来的三种可能:一是机器人文明全面取代人类文明;二是人类通过技术改造自身,突破生命伦理限制,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三是部分人选择逃离地球,探索星际文明,马斯克布局火星便是这方面的尝试。这一观点引发了现场嘉宾的热烈讨论,一位嘉宾反问“人工智能难道追不到火星吗?”引得众人忍俊不禁。
尽管参与讨论的嘉宾意见各有不同,但大家达成了共识:人工智能的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
单边封锁背离潮流
当全球众多国家与机构对中国秉持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合作态度表示热烈欢迎,积极探讨合作契机,携手推动技术进步时,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设置技术壁垒,从芯片出口管制到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DeepSeek,用一系列单边主义行径,严重阻碍国际技术合作的顺畅开展。
对于美方的行径,中国政府已经多次阐明严正立场。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我们也将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郑永年指出,将中国企业纳入限制范围以遏制中国AI发展的做法不明智甚至愚蠢。他提到,AI的核心在于应用场景,在这方面中国拥有显著优势,政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战略,加速了技术的应用落地。美国对中国芯片等技术领域的打压,反而促使中国加大在相关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自主研发。他表示,若中国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当前速度持续发展,未来10至15年,在某些领域美国或许要依赖中国的原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