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60岁以上老人租房难成普遍现象 中介:基本上都是直接拒绝

2025-03-27 09:31   大象新闻

  打破老年租房困局,需从制度、市场、社会观念三方面协同发力。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禁止年龄歧视,但缺乏实施细则。可借鉴我国一些城市的实践经验,将“禁止租房年龄歧视”写入地方性法规,并建立“黑名单”公示制度,严惩违规中介与房东。同时,落实公租房优先配租政策,扩大适老化租赁房源供给,如将老旧小区改造与老年公寓建设结合,提供带电梯、防滑设施的“定制化”住房。

  同时,要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合同设计化解房东顾虑。例如,引入担保人制度,要求子女或亲属作为租金支付连带责任人;增设免责条款,明确非因房东过错导致的意外责任归属;鼓励保险公司开发“老年人租房意外险”,分散风险。从目前的已有案例实践来看,此类措施能有效提升房东接纳意愿。

  更重要的是,深度老龄化的中国,需要从消解偏见入手,重塑社会认知。过去的经验和实践,往往将老龄化塑造成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若将视野拉长至人类文明史的维度,或许会发现——真正需要颠覆的,不是人口结构本身,而是我们认知老龄化的思维方式,正如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所言:“高龄化社会不是问题,而是人类战胜饥饿、疾病与战争后必然抵达的港湾。”

  数据显示,我国60-69岁老年人中,半数以上仍具社会参与意愿与能力,他们身上蕴藏的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是破解“人口红利消退论”的一把密钥,面对3亿老年人口带来的结构性变革,我们的政策设计也必须突破单向度的“养老”思维。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