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王越:有家在 风筝永不偏航
2025-03-27 10:37 大众网
小时候,我家住在火山脚下。向北远眺,能望见一座座火山,它们各有各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浪漫的传说。几座火山肩并肩绵延开来,组成一片蔚为壮观的火山群。父亲常打趣说,这片火山群是我家的后花园,于是,每个周末的傍晚,或是我和弟弟放学后,爬山便成了我家的固定活动。
春天,北方的风总是带着一股不羁的劲儿,肆意地呼啸着。我们爬山时,便带着风筝,开启一场放飞之旅。犹记得那是个当时很常见的三角形风筝,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整体被澄澈的蓝色铺满,好似将天空的湛蓝取下来融入其中,又有着几道明艳的黄色条纹点缀,恰似阳光留下的痕迹。这风筝,是我们在商店精挑细选的,父亲彼时认真地说:“买风筝得选轻巧的,骨架要结实,只有这样,风筝才能飞得起来。”
第一次放风筝时,父亲选了一处背风的缓坡,弟弟兴奋地打开风筝,我和母亲则帮忙组装。父亲手里紧紧握着线轴,逆着风的方向奋力奔跑,他的身影在灰黄的土地上显得格外矫健,母亲则在另一边托举着风筝。终于,在父母的默契配合下,风筝摇摇晃晃地飞了起来,那一瞬间,我和弟弟兴奋得手舞足蹈,欢呼声在风中肆意飘荡。
由于我和弟弟对放风筝全然陌生,父亲便握着轴线,耐心地教我们如何掌控方向。“风筝飞得高不高,关键得看风力和技巧。”他一边说着,一边示范如何收放线,动作娴熟而流畅。线在他手中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高,好似要冲破云层,去探索未知的天际。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瑰丽的金红色,我们的风筝在这梦幻般的天空中,宛如一只灵动的飞鸟,与晚霞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