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孙铭禧:春舞纸鸢寄乡情
2025-03-25 14:23 大众网
三月春风掠过昌潍平原时,老家寒亭田野里的麦苗正欲返青。抬眼看到独墅湖畔的风筝打着旋儿掠过水面,倏然牵动我内心深处的乡愁——那线轮另一端系着的,是浸润着潍河水的故土,是杨家埠老艺人指尖流转两千年的春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的诗句穿越时空,道尽每个潍坊人骨子里的风筝情结。儿时的我总爱攥着线轮奔跑在寒亭的麦田间,看沙燕风筝拖着长长的哨音冲向云端。热情好客的潍坊人,还有一项独特待客之道,就是在品尝完美食之后邀约你一起去放风筝,无论是放风筝的还是看风筝的,总有一种情愫簇拥着你,生活是如此惬意祥和,心中升腾出自由的万千向往。
矗立在白浪河畔的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战国木鸢的裂纹里仍可窥见墨子削竹的锋芒。小时候父亲教我扎制风筝时絮叨的传说,此刻在展品中具象成真:韩信牛皮鸢上凝结的楚歌寒露,梁武帝纸鸢诏书里未干的朱砂墨迹。当老艺人将新刻的《二十四节气》年画母版覆上绢布,四大美人飘然于风筝叶片上,木纹与丝缕交织出比《清明上河图》更鲜活的市井长卷,让我这个异乡游子恍见家家户户张贴年画的喜庆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