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我的风筝记忆丨孙铭禧:春舞纸鸢寄乡情

2025-03-25 14:23   大众网

  漫步杨家埠古文化街,七十二道工序扎制的龙头蜈蚣破窗而出,彩绘鳞片折射着张择端笔下的汴梁天光。郑板桥“纸花如雪满天飞”的惊叹,化作表哥电商后台跳动的订单——马来西亚少年在槟城海滩追逐的蝴蝶风筝,翅膀上还沾着潍北平原的麦香。这份跨越时空的呼应,在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天空剧场愈发绚烂:丝绸扎染的但丁风筝与徐熙《石榴图》隔空对话,NASA工程师捧着空气动力学模型前来取经,却带走了老匠人“三弯九转”的平衡口诀。夜幕降临时,夜光风筝连缀成空间站轮廓,智能监测鸢拖着传感器轨迹掠过复兴号造型的风筝群,古老祈愿与未来想象在三百米高空达成量子纠缠。

  潍坊人不仅喜欢放风筝,更喜欢扎制风筝,潍坊人赋予了风筝更多的新意,已经成为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实现致富的法宝。据统计,世界上70%的风筝都产自潍坊,在距离我老家3里地的风筝产业第一村——王家庄子村,艺人们在3D打印车间将竹篾幻化为艺术品,碳纤维骨架承托着汉代漆器纹样直冲云霄。千年“福寿纹”化作数字代码流转云端时,老城根“赵记风筝铺”的师傅仍用唾液黏合着最后一片绢纸。这片土地的神奇之处,在于能让神舟飞船与巨型鲸鱼共舞苍穹,让最前沿的科技与最古朴的技艺在云端相拥。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