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风筝记忆丨王靖瑜:风筝飞过旧时光
2025-04-02 16:32 大众网
四季中我最喜欢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不仅有生机勃勃的花草,还有漫天飞舞的风筝,以及奔跑着放风筝的孩子们。风筝飞起,冬日的严寒便彻底退场,户外撒欢的好时光就此开启。
风筝,早已深深扎根在我的记忆深处,还不记事时,我的生活中就有了风筝的影子。相册里的百日照,背景便是一只蝴蝶风筝,这或许就是风筝之都的特色吧。上学前,我跟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清明前,爷爷总会翻出那把泛着铜绿的竹刀。我趴在他的膝头,静静地看着竹屑如雪花般簌簌飘落。“小燕子的翅膀要削得薄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借风。”他说话时,老花镜滑到鼻尖,镜片上映着窗外梧桐树的新芽。
老屋后院的晾衣绳上,总是挂着各色布料。奶奶用糨糊将宣纸和绸布细细裱糊,我最爱那匹靛蓝的土布,据说是用蓼蓝草染的,在阳光下会泛起细碎的银光。爷爷则教我绑十字骨架,他说这是风筝的脊梁,“扎得正,才能飞得稳”。我的手总被竹刺扎得通红,却固执地要坚持自己系红棉线。那些歪歪扭扭的结扣里,藏着我整个童年的期待。
村东头的河堤,是我们放风筝的乐园。当爷爷做的沙燕风筝第一次摇摇晃晃地升空时,我攥着线轱辘的手心全是汗。线绳突然剧烈抖动,风筝像喝醉了酒似的在天上画圈,爷爷连忙提醒:“快放线!让它借风!”那天的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爷爷做的风筝也钻进了我的美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