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华彩
2025-03-27 16:58 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走进潍坊市民俗博物馆,仿佛踏入了一座“非遗”宝库的奇妙殿堂。精巧别致的风筝,宛如诗意栖息于尘世的精灵;纤毫毕现的剪纸,每一刀都在镌刻生活的细腻文理;色彩明艳的木版年画,以浓烈色彩诉说光阴的故事;质朴灵秀的“泥叫虎”,那灵动的姿态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出掌心。游客穿梭其间,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大手拉小手”之间,“非遗”连绵持久生命力正在悄然滋养、不断延续。
“非遗”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美术绘制勾勒世间万象,织造印染编织生活诗篇,烧制锻造凝聚人间烟火,戏曲歌舞演绎人间悲欢,美食消费传递舌尖上的温度与满足,每一笔、每一线、每一个表情,饱含着世代相传的智慧、情感和记忆,连接着过往、当下和未来,在时代变迁中不断适应新角色,绽放全新光彩。
置身于文化多元碰撞、信息飞速更迭的时代浪潮,“非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的追求愈发多元且成熟,“非遗”随“国潮”之风,迅速“出圈”,比如,诸城派古琴,一气流转、重而不滞,尽显不落流俗的超然之美;“瓷叫虎”文创,在传统“泥叫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通过材质创新开发出夜灯、香薰、加湿器等现代功能。无论是古琴新“声”,还是泥虎碰“瓷”,传统技艺与时尚创意巧妙结合,点燃了“E世代”青年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更为“非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