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犁翻千层浪 人勤地不懒——从春耕一线看山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2025-03-30 17:42   新华社

  高标准农田不断延展,高端智能的育种成果推陈出新,满载“山东好品”的集装箱跨海越洋……人勤地不懒,创新向未来。记者在齐鲁大地春耕一线看到,从平原、山丘到蓝色大海,空中的无人机,繁忙的实验室,机器轰鸣的企业,各色“春耕”无不正为山东这个农业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高质量发展再蓄新动能。

  高标准农田里的“产量引擎”

  在菏泽市郓城县黄河滩区的张鲁集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全面推进。正在田间的张鲁集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魏畅说,项目涵盖25个村庄、4.5万亩耕地,将为3万多名农民创造更好的耕作条件。

  而在这个县张营街道后彭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里,4台节水喷灌机正与植保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协同作业,将水分和肥料均匀撒进翠绿麦田。负责这1000多亩地的种粮大户于东进说:“一机在手,天上地下齐开工,10天就能完成灌溉和施肥,亩产量至少增加100斤。”

3月14日,在山东菏泽市郓城县潘渡镇,农民在麦田里施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郭绪雷 摄

  近年来,农业大省山东不断寻找高标准农田建设新的增长极,以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为重点,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0%、永久基本农田的90%。

  土地高标准,生产高科技。在临沂市郯城县泉源镇理想家庭农场麦田里,一条条直径约4厘米的黑色微喷带如“毛细血管”般铺开。农场负责人吴传芳说,目前,山东融合良田、良种、良机、良技、良制,“五良”集成使粮食产量提高10%至20%。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