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厉行勤俭节约,从传统美德到现代治理的文明跃迁
2025-03-31 17:19 大众网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李硕
在人类文明史上,勤俭节约始终是文明存续的核心密码。从《周易》“节以制度”的治理智慧到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的辩证统一”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农耕时代的“耕三余一”到数字时代的“零废弃城市”,勤俭节约已从生存策略升华为文明形态的建构性力量。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也是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中,既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精神传承,更闪耀着新时代治理智慧的创新光芒。
从“舌尖”到“指尖”的全链条节约
农耕文明积淀的节约基因,本质上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顺应。《齐民要术》记载的“春种一粒粟”与“秋收万颗子”的精确对应,构成了“量入为出”的原始经济理性。这种建立在土地生产力极限认知基础上的节约观,在《朱子家训》中升华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价值准则。
在潍坊,节约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套系统化的制度设计。高密市柏城镇通过“反对浪费、崇尚节约”主题活动,将节约理念融入基层治理。例如,当地餐饮企业推出“半份菜”“点菜提醒”服务,并在酒店大厅设置“拒绝浪费”提示牌,引导顾客按需点餐、剩菜打包。潍坊高新区发布《厉行节约杜绝餐饮浪费倡议书》,将传统美德与现代治理相结合,要求餐饮企业推行“公筷公勺”“小份菜”的同时,更强调“以节约育德、以俭养廉”的文化内核。正如唐代李商隐所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潍坊的探索正是对这一古训的当代诠释。
AI参与重塑节约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