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时评丨厉行勤俭节约,从传统美德到现代治理的文明跃迁
2025-03-31 17:19 大众网
在浙江杭州,2024年推行的“餐饮浪费红黄牌制度”引发社会热议。市场监管部门通过“阳光厨房”AI识别系统,对餐厅厨余垃圾量实时监测,季度浪费率超5%的商家将面临黄牌警告,连续三次违规者列入失信名单。制度实施首年,全市餐饮垃圾减量达32%,约等于节省了4.2万吨粮食,相当于12万人全年口粮。这种将道德软约束转化为制度硬杠杠的探索,折射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治理逻辑之变。
广东深圳的“智慧食堂”同样给出了数字化解题方案。某科技园区运用物联网电子秤、AI视觉识别技术,精确统计每餐食材消耗数据,动态调整采购计划。系统运行半年后,食材损耗率从8%降至1.5%,每年减少食物浪费90吨。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衍生的“城市食物银行”平台,将商超临期食品、宴席余量餐点与社区需求精准对接,2024年成功调配物资1200吨,惠及8.6万户困难家庭。这种“数据驱动+精准匹配”的模式,正在重塑资源利用的效率边界。
勤俭节约是永不过时的文明坐标
2025年春节,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中“粒粒皆传奇”的舞蹈刷屏网络。舞者用身体语言演绎从麦穗抽芽到颗粒归仓的生命历程,弹幕中“看完默默吃光盘中餐”的留言超50万条。这种文化创新在Z世代群体中催生出新潮流,当节约文化穿上时尚外衣,传统美德正焕发全新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