泺口险工何以入选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
2025-04-01 09:59 舜网-济南时报
近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济南泺口险工以“百年防洪铁壁、黄河文化地标”之誉登榜。从防汛要塞到文化符号,泺口险工何以成为首批黄河遗产?
泺口险工初建于清朝末年,成为黄河上的“活态标本”
险工是黄河上为了防止水流淘刷堤防沿大堤修建的丁坝、垛、护岸工程。泺口险工不仅是济南段黄河防洪体系的核心工程,更因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有关泺口险工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自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泺口因地势险要成为“悬河锁钥”,其建设与黄河水患治理史紧密交织。
光绪十六年(1890年),泺口险工初建时,工匠们以高粱秸秆捆扎成埽体,外覆泥土夯实,形成临时防汛屏障。这种工艺虽能应急,却难抵洪水反复冲刷。民国时期,随着现代工程技术引入,泺口险工迎来第一次重大革新——秸埽坝逐步改建为石坝。石料取自泰山余脉,以糯米灰浆黏合,坝体坚固性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后,泺口险工又历经三次大规模加高加固,至2024年生态修复工程完工,3613米长险工巍然矗立,87段坝岸守护安澜的使命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