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聚雅空间4月展览|徐丙速 山水画写生艺术展

2025-04-01 18:00   海报新闻

  色彩体系的革新是本次展览的另一突破点。徐丙速摒弃了传统水墨“随类赋彩”的程式化设色,转而以鹅黄、灰蓝、赭石、翠绿、石绿等高饱和度的矿物颜料构建画面基调。这些色彩并非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模拟,而是被赋予象征功能:鹅黄隐喻晨曦中的革命曙光,灰蓝暗示行军途中的险峻气候,赭石与翠绿的并置则昭示着土地的生命力与战士的坚韧意志。例如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作品《高峽出平湖》中,贴箔色块以蒙德里安式的网格分割画面,与水墨皴擦形成的灰色过渡带形成冷暖对抗,色彩的平面性与笔墨的纵深性在此达成微妙平衡。

  二、历史转译:长征叙事的空间诗学

  徐丙速的创作始终承载着对历史记忆的视觉重塑。本次展览以红军长征路线为地理坐标,将四川的雪山、峡谷、激流转化为符号化的山水意象。与以往革命题材绘画的宏大叙事不同,徐丙速选择以“微观史诗”的视角切入历史:画面中既无具象的人物刻画,亦无激烈的战斗场景,而是通过山体形态的险峻奇崛、色彩的情绪张力以及空间结构的压迫感,隐喻长征途中的精神跋涉。例如《高峡入苍穹》以垂直构图强化山体的陡峭感,几何块面的叠加形成视觉上的“重力挤压”,而画面顶端的一抹鹅黄色调则如穿透云层的希望之光,构成了一种饱含宗教感的崇高美学。

  这种历史叙事的抽象化处理,实则暗合了中国古典山水画“以景载道”的哲学传统。徐丙速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山水的“气势”与“骨相”,使革命历史叙事脱离了图解化的窠臼,升华成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精神图式。正如艺术家在微课中提出的核心命题:“山水不仅是自然客体,更是民族集体记忆的容器。”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