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琅琊台遗址实证为秦始皇所筑 入围202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2025-04-01 18:06 海报新闻
吕凯介绍,琅琊台遗址出土的秦代夔纹大瓦当,与秦始皇陵、陕西栎阳城、辽宁绥中姜女石行宫等遗址所发现的秦代大瓦当接近,当用于极高等级建筑。
而遗址中发现的秦代龙纹踏步砖,此前仅在关中最高等级建筑遗迹中有发现,在东部地区龙纹踏步砖尚属首次发现,更加印证此处建筑等级极高,其宏大的规模与秦始皇的地位相匹配。
文献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登临峄山(今山东邹城境内)、泰山、芝罘山(今山东烟台市芝罘区北)及琅琊台(今山东青岛黄岛区)。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这次东巡过程中建琅琊台并立石刻诸事,“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后来,公元前218年和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又两次驻跸琅琊台。
吕凯告诉记者,“上述记载说的是秦始皇非常喜欢琅琊这个地方,在此停留了三个月。迁徙了三万户民众到这个地方,人数应该超过十万人。免除了他们12年的徭役,让他们专心进行琅琊台的营建。第二年,秦始皇又一次来到琅琊,有可能这时的琅琊台建筑已经初具规模了。”他认为,秦始皇东巡可能带有多重目的,疆域巡视、宣示统治威权,继承齐地祭祀体系,以及海上求仙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帝国,疆域空前辽阔,对于新纳入统治范围的领土,他都要定期巡视,宣示统治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