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笔到刻瓷 菏泽让一朵牡丹绽放45亿文创产业
2025-04-02 07:24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如今,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已成为年综合产值达45亿元的文创产业,其纯手绘工笔牡丹画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产品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巨野工笔牡丹画产业入选山东省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为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
在菏泽市牡丹区鹁鸽堂村“曹州刻瓷”非遗工坊里,曹州刻瓷代表性传承人马宪荣正伏于案前创作,金石交错间,一朵牡丹花跃然于细腻如脂的白瓷之上。“这种刻瓷技艺讲究以刀代笔,以瓷为纸,再施以精湛的刀法,是一种结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等多门艺术的传统手工艺,能够达到笔墨难以企及的艺术效果,其中牡丹刻瓷尤为俏销。”马宪荣说。
牡丹刻瓷讲求神形兼备,体现自然之美,一朵朵牡丹经过刀与瓷的撞击,极具金石之感,花瓣层次鲜明,给人以美丽、富贵之感。因此刻瓷牡丹常被外国友人“点名”作为纪念品。
“选蛋要挑表面光滑的鸵鸟蛋,雕刻时手腕需悬空0.5厘米……”在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曹州蛋雕艺术展厅内,市级非遗项目曹州蛋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国强正指导学徒雕刻牡丹题材作品。他首创的“全镂空牡丹蛋雕”技法,让花瓣纹路在透光时清晰可见,《福寿绵长》等作品连续三届摘得牡丹节工艺金奖。
曹州蛋雕,是在硬壳类蛋壳上刻琢成画的一种民间传统技艺,以不同禽类的蛋壳为创作载体,雕刻技法多运用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于方寸之间,雕琢“万千世界”。为让蛋雕技艺“破圈”,陆国强将3D建模技术融入传统工艺,开发出牡丹主题文创产品,远销日韩及东南亚市场,蛋壳上的“永不凋零之花”成为菏泽文化新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