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来品”成为“外销货” 云南蓝莓如何成为国货之光?
2025-04-03 06:1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被誉为“浆果之王”的蓝莓,过去主要依靠进口进入中国市场,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口感,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可惜价格有点高。
今年以来,不少消费者发现,市场上的蓝莓没有之前那么贵了。其实,消费市场的新风向背后,是国内蓝莓种植范围的拓展、种植技术的革新和产业链的日益完善。2024年,我国蓝莓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40多万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跃居全球第一位。作为核心产区,云南贡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蓝莓产量。
眼下,云南省红河州各蓝莓产区迎来了丰产期。在蒙自市草坝镇现代化蓝莓大棚基地里,成片的果树长势葱郁,果农陆竹戴着特制指套小心翼翼地采摘蓝莓。他说,这样才能保护蓝莓表面那层珍贵的果粉完好无损——这层“白霜”正是蓝莓高品质的象征。
从2018年的零星种植,到如今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在这片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神奇土地上,蓝莓产业正创造着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种植户杨玉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果农 杨玉科:6亩地5吨果,可能是50多万。蓝莓的“622”模式发展到农户的时候,这些地价值几十倍翻上去。
果农口中的“622”模式,即水果销售收入按照农户60%、村集体企业20%、龙头企业20%的比例进行分配,核心是企业、集体、农民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