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重点村“体检”、创新“乡村治理网格化”模式……看胶州“落后村”变形记

2025-04-02 07:24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3月28日清晨,在胶州市里岔镇河北村的养老食堂里,58岁的村民赵振秀刚蒸出一锅热气腾腾的包子,准备给村里老人送去。这个曾因土地纠纷频繁上访的“问题村”,如今青砖黛瓦的养老食堂里飘着饭香,村委大院的公示栏前围满查看集体账目的村民……河北村的嬗变,是胶州市开展后进村党组织治理整顿行动的生动注脚。

  “过去村里路难走、事难办,大伙儿对村干部意见大。现在路修好了,干部还常来问需求,心里舒坦,日子有奔头了!”赵振秀感慨道。

  两年前,河北村因发展党员、土地流转、三务公开等问题争议不断,村“两委”班子向心力不足、村庄凝聚力差,班子成员不主动,村内居民不团结。尤其是原村党支部书记和一名干部先后撂挑子,种种问题联系在一起,导致河北村在村庄治理及集体发展上一度停滞不前,这个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村落,彼时成为基层治理的“重灾区”。

  转变始于2023年,胶州市启动了后进村党组织治理整顿行动。作为首批纳入重点管理的村庄,河北村迎来整顿小组。整顿小组用3个月时间完成“解剖麻雀式”调研:逐户走访收集300多条意见,梳理出土地承包、集体资产、民生设施等6大类问题,建立“一村一策”整改台账。最让村民拍手叫好的是,河北村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将村庄“三务”、重大事项公布于全村。“这回动真格了!”村民李清法至今记得公示栏前沸腾的场景。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