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明遇上“AI复活” 数字重生的伦理与法律边界在哪里?
2025-04-03 06:13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2022年,国家网信办等三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进行了规范。规定明确,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表示:如果被编辑人是逝者,理应取得有义务保护逝者肖像权的亲属的同意。
赵占领:关于死者的肖像、声音所享有的合法的权益,法律上的近亲属,它指的是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这是近亲属。如果超出这个范围之外,其他的人如果使用死者的肖像去制作AI合成的图片、视频或者声音,这个涉及到侵权。
“AI复活”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商业链条。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服务提供,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此外,构建数字人需要大量采集逝者外貌、声音和经历等个人数据,这类敏感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都存在泄露风险。
福建厦门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郭真表示,目前作为一个新兴事物,AI复活的产品仍面临较大法律争议。
郭真:这个照片是否涉及到第三方隐私,是否会引起连带的侵权纠纷,这个也是潜在的法律风险。同时,我们要考虑到这些照片因为作为AI的生成物,是一个新兴的事物,那么它的知识产权权属的话,目前依然面临着比较大的争议。
此外,郑宁说,作为AI复活所塑造的照片和视频其实就是一个数字虚拟人,而它作为数据财产权益归属仍为法律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