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直倡导“互联网+殡葬服务”模式,在数字浪潮推动下,滨州将“慎终追远”的情感注入新技术场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一场静默却深刻的文化革新。市民通过“滨州民政”微信公众号的“云祭扫”平台,可在线献花、书写家书,甚至创建虚拟纪念馆,让无法返乡的游子实现“云端寄哀思”。更有社区推出“AR追忆”服务,扫描先人照片即可生成动态影像,辅以语音讲述家族故事。这种“数字永生”并非消解仪式感,而是以技术重构情感连接,使祭扫突破物理界限,更具人文温度。
观念重塑——从形式主义到心灵回归
推进丧葬习俗改革是近年来滨州深入推进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事项,也相继涌现出“生命纪念园+生命文化教育”“公益性公墓+告别厅”等全国推广模式。实践证明,文明祭扫的本质是“心祭”而非“形祭”。比如,“家庭追思会”鼓励三代同堂共忆先人轶事,用家风传承替代焚烧比拼;“清明诗会”以经典诵读抒发缅怀,让文化基因在朗朗书声中延续。更值得称道的是“厚养礼葬”理念的普及——滨州将祭扫文明延伸至日常孝道,倡导“生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推动孝心从仪式性表达向持续性关怀转变。
共治共享——文明觉醒中的城市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