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乡村消费观察②丨家家住“别墅”,老太太会网购 实探“鲁西第一村”能花敢花背后有啥秘密?

2025-04-03 12:17   海报新闻

  吴俊亭是刘庄村率先致富的村民之一,如今是该村健春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带领一两百位村民致富。

  “我们企业主要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全部出口到国外。”吴俊亭说,目前工厂有170多位员工,基本来自刘庄村和附近村庄,收入每月4000元-8000元不等,农忙时节甚至有人收入过万元。

  “我小时候在家种地,后来毕业后到村办企业上班,如今是一家企业负责人。”吴俊亭感慨,从农民到工人,再到老板,自己的生活轨迹大多在村里,见证着村子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刘庄村第一座1000吨容量的恒温库建成。很快,每户就能分红5000元,极大地鼓舞了刘庄人的创业热情。一家家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村里的经济收入连年攀升。上世纪90年代,全村人就住上了平均270平方米的现代化别墅。

  恒温库、蒜干厂、面粉厂、速冻食品厂……如今,刘庄村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对“订单”基地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治虫、统一收购”。几年来,“订单”基地稳定达20000亩左右,农产品通过企业深加工,每年可实现出口创汇2600万美元,社会效益2300多万元。

  刘长忠表示,近年来,刘庄村村两委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领办成立林果合作社,建立自动化果园和仓储物流中心。村民收入模式变成“流转土地收入+就地打工收入+入社分红收入”,使农户不仅有了保底收入,还能参与二次分红。

  如今,刘庄村内企业众多,收入模式多样。村民在家住别墅,出门好“挣钱”,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