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渤海潮评 | 清明祭先烈:一场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

2025-04-03 16:56   

  正是责任和担当组成了家国情怀的精髓,构成了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热爱和付出,熔铸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了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了国人的血脉中。

  面对着积弱积贫的旧中国,万千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挺身于世界东方的红色新中国。

  在清明节这个祭拜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文化节日里缅怀先烈,是新时代价值追求的创新表达,是对伟大革命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正是由于先烈的付出,才使得饱受耻辱的旧中国成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红色中国就是先烈们的鲜血铸造而成,红色中国今日的发展就是对革命先烈最大的告慰。

  就拿渤海区来说,革命战争年代里,渤海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166200余名青壮年参军,组建了28个新兵团,支前民工达82万人次,出担架25600余副,运粮1.5亿斤,组成担架团、轮战营、运输队,参加了德州、周张、潍县、济南及淮海等战役,并随军过江参加了解放全中国的战斗。

  还记得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吗?一群烈士纪念园祭扫的孩子们在活动结束之后的休息间隙里,就着纪念碑前的台阶水泥扶手玩起了“溜滑梯”,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幕多么和谐的画面,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后代们的幸福安宁吗?孩子们的嬉戏笑声不就是对先烈们最大的安慰吗?假如先烈们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到非常的欣慰,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呵护了后人们的幸福安宁。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

{$loop_nu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