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防腐剂和抑菌剂,了解生长激素用药安全的关键所在
2025-04-03 20:29 海报新闻
在生长激素治疗中,“抑菌剂“是一个让家长既熟悉又困惑的概念,有人担心其安全性,有人质疑其必要性。本文将从抑菌剂的作用机制、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释,为您揭开这一领域的科学真相。
临床常选择生长激素治疗矮小症,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患者的体重不同,剂量也会有所区别。因此,单次注射生长激素装量固定,开封后分多次使用是常有之事,也是患者的用药共识,多次使用注射液规避了药品浪费的风险,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可能存在的细菌污染。
生长激素作为蛋白质类生物制剂,极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实验数据显示,未添加抑菌剂的药液在开封5小时后细菌检测阳性率即达28%,7小时后可飙升至62%。这意味着,若不使用抑菌剂,单次注射剩余药液可能成为“细菌培养皿”,若患者使用了染菌药液,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或血源性感染,而血源性细菌感染死亡率高达27.85%,危险性极高。
市面上的生长激素大多添加微量苯酚作为抑菌成分,欧洲化学品管理局发布的苯酚风险评估报告总结了苯酚生物蓄积性极低。药用辅料手册(第四版)有表述称,微量苯酚通常不会在体内蓄积,通常代谢为苯基葡萄糖醛酸化物和硫酸苯酯后,随尿液排出。研究表明,注射苯酚在高达7.5mg/ml的时候并不会导致组织损伤;动物实验表明,更高浓度的注射苯酚剂量也没有在大鼠中观察到不良反应。这些研究说明,低剂量的苯酚添加剂在注射用药中并不会导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