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息的追寻丨对话“跳江救人”孟祥斌烈士遗孀叶庆华:16年自费上百万元帮747名烈士找到亲人
2025-04-04 09:23 海报新闻
“为烈士寻亲是与时间赛跑”
“我们寻亲成功的烈士里,牺牲时年龄最小的是16岁,最大的30岁,其中成家且有孩子的不足5%。”叶庆华说。
一些烈士的家属只知道他们当年去参了军,何时牺牲、安葬在何处都不清楚;有的家属奔波多年,苦苦寻找,始终没有音讯;有的家属只能给老家为烈士盖衣冠冢祭拜,甚至连一张烈士的照片都没有。
去年,叶庆华在贵州遵义的烈士陵园中收集了600多位于都籍烈士的信息,准备到于都为他们寻亲。
4月1日,海报新闻记者跟随叶庆华来到其中一位烈士李陈发的家中。李陈发生于1915年,于都县宽田乡李屋村人,这里是有名的“红军村”,早年间,许多家庭的男子都参加了红军,李陈发也成为了当时的红三军团战士,牺牲时年仅18岁。他的母亲和妻子早已去世,如今,家中只有儿子李忠平在世。

叶庆华与李陈发烈士的儿子李忠平。
李忠平回忆,奶奶和母亲曾告诉他,父亲参加红军牺牲,因为没有遗骨,家人曾用银元打了块印有李陈发名字的银牌埋下,当做李陈发的坟墓。家人们一直不知道,李陈发安葬在贵州遵义。
叶庆华向李忠平讲述了李陈发的安葬信息、烈士亲属异地祭扫优待政策。说话间,同村一位大叔急匆匆赶来,留住叶庆华,请她帮忙寻找家中参加红军的二叔李晋仁的安葬地。叶庆华记下李晋仁的名字和参军信息,许诺一定会找到李晋仁。